高田受困缺陷氣囊 召回總量預計超6000萬
第一財經日報5月6日報道 “氣囊門”事件持續(xù)發(fā)酵,不但讓日系車企集體蒙上一層質量陰霾,日本高田公司也因此付出慘痛的代價。5月2日,日本高田公司財報(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顯示,該公司將額外計入一項166億日元(約10億元人民幣)的“特別虧損”,原因是其可能造成致死風險的安全氣囊所帶來的召回成本日益上升。
日本高田公司繼續(xù)深陷安全氣囊不安全的漩渦中。美國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下稱“NHTSA”)5月4日表示,日本高田公司將在美國再召回3500萬至4000萬個存在缺陷的安全氣囊。
本次高田實施的額外召回工作將會持續(xù)數年時間,而召回充氣泵的數量也要比已宣布的召回數量多出一倍以上,“氣囊門”事件已然引發(fā)美國歷史上最為復雜的汽車安全召回事件。此前,以本田汽車公司為首的14家汽車制造商已在美召回2400萬輛汽車中的2880萬個氣囊充氣泵。
高田所生產的安全氣囊充氣泵內部含有一種噴射劑,后者能夠產生過于強大的推力作用于安全氣囊并使得后者發(fā)生爆炸,爆炸過程中所產生的金屬碎屑將會對車內人員造成傷害。目前,高田安全氣囊充氣泵爆炸被證明同美國國內10起致死事件有關,此外有超過100人因此受傷。據媒體報道,NHTSA曾表示大約有8500萬個未被召回的高田安全氣囊充氣泵被安裝在美國國內的汽車中,該局要求高田在2019年之前召回這些充氣泵,所以召回范圍還有可能不斷擴大。
早在2000年,NHTSA就收到車主投訴,稱部分車型的高田安全氣囊在彈出時會飛濺出碎片。但直到2008年,本田才第一次召回了4000多輛裝有高田安全氣囊的車輛。半年后,一位青少年車主因被氣囊爆炸后噴濺出來的金屬碎片戳死,本田隨后便增加召回規(guī)模至51.6萬輛,至今召回逾500萬輛汽車。
日本高田成立于1933年,作為全球知名的三大汽車安全系統(tǒng)供應商之一,涉及汽車安全氣囊、方向盤、安全帶及氣囊氣體發(fā)生器、兒童安全座椅等領域。正是這家企業(yè),讓本田、豐田、三菱、日產、奧迪、寶馬、大眾、菲亞特等上十個品牌卷入“氣囊門”事件。尤其是日系車企,近乎全線淪陷,并因此受到詬病。
受高田安全氣囊存在安全隱患拖累,本田等多家車企屢次在全球范圍內召回大量問題車,在中國市場也不例外。中國國家質檢總局發(fā)布的數據顯示,在2015年總計554.85萬輛召回汽車中,日系車因高田氣囊安全問題引發(fā)的召回超過了253萬輛,使日系車高居汽車召回數量榜首。僅在2015年5月和6月,包括豐田、日產、三菱、本田、斯巴魯在內的日系品牌共發(fā)布了14項召回公告,涉及召回車輛141萬輛。此外,因氣囊和安全帶總成問題,歷年來計134次召回中,涉及數量達441.08萬輛,在11年來召回的缺陷汽車總數中排名第二。今年前4個月,中國國家質檢總局共發(fā)出了11項涉及氣囊安全問題的召回公告,共計召回汽車96.26萬輛。
至于高田氣囊為何可以擊穿多家汽車制造商安全監(jiān)控體系,十多年來將安全隱患埋進數千萬輛車中,即使是連質量監(jiān)管號稱全球最為嚴苛的豐田汽車也不能幸免。長期關注汽車行業(yè)的芥姜咨詢首席顧問楊威5日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談到,安全氣囊是關鍵零部件,出現高田“氣囊門”,暴露日系車企對本土供應商過于依賴,以及在供應鏈中存在管控紕漏,這與日系車企采購體系相對保守以及惰性有關?!氨M管日系車企對前期考核非常嚴格認真,但一旦進入其供應鏈體系,則相對輕松許多,例如有的日系車企未必對供應商每年進行年審。此外,一旦在日系車企內形成下來的事情,要糾錯則要費九牛二虎之力,無論是高田氣囊事件還是近日的三菱丑聞,歷時都長達許多年,這反映堵漏速度明顯跟不上。”楊威談道,他曾工作過的一家企業(yè)是日系車企的三級供應商,對此有些切身體會。
汽車專家張志勇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也認為,這或與企業(yè)零部件采購管理監(jiān)控體系存在漏洞有關,或與零部件供應商的技術革新有關。汽車制造商對零部件質量檢測過程中,有些問題未必能監(jiān)測到,而是隨著之后車主反復使用才暴露出問題,例如有些零部件產品設計存在缺陷,但一時未必能監(jiān)測出來。
“氣囊門”事件持續(xù)發(fā)酵,不但讓日系車企集體蒙上一層質量陰霾,日本高田公司也因此付出慘痛的代價。5月2日,日本高田公司財報(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顯示,該公司將額外計入一項166億日元(約10億元人民幣)的“特別虧損”,原因是其可能造成致死風險的安全氣囊所帶來的召回成本日益上升。該公司還表示,預計在同一財年中,將計入一筆約35億日元(約2.1億元人民幣)的虧損,以便了結與其存在缺陷的安全氣囊增壓泵有關的產品責任指控。這筆特別虧損超過了日本高田公司預期的全年凈利潤50億日元(約3億元人民幣)。這項特別虧損包括一筆將支付給美國汽車安全監(jiān)管機構的7000萬美元罰款,該公司已在去年年底被禁止使用含有非粉狀硝酸銨的安全氣囊增壓泵,原因是有非粉狀硝酸銨可能會變得不穩(wěn)定,并在遭受過大外力時發(fā)生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