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見證4天3簽約:中外車企角逐中國
提要:國家元首出訪歐洲,4天之內,3次參加中外汽車企業(yè)合作項目簽字儀式,這在中國汽車史上,恐怕絕無僅有。加速與中國合作伙伴的合作深度、廣度,抱團取暖,加速融合,而不是猜忌,這符合全球經濟一體化以及汽車合作聯(lián)盟的大趨勢。
國家主席習近平此次訪歐之行,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xiàn)象,就是緊緊地與汽車項目聯(lián)系在了一起。他分別于26日、28日與29日在巴黎、柏林親自參加了3個汽車項目的簽約儀式:東風集團增資入股PSA簽字儀式、北汽集團與戴姆勒擴大北京奔馳產能合作協(xié)議、大眾與合作伙伴一汽、上汽簽署前瞻性技術領域繼續(xù)加強合作的聯(lián)合聲明。
國家元首出訪歐洲,4天之內,3次參加中外汽車企業(yè)合作項目簽字儀式,這在中國汽車史上,恐怕絕無僅有。
難道僅僅是巧合?
顯然一汽、上汽、東風代表了中國三大領先的汽車集團,此次借習近平主席訪歐之際,邀請參與項目簽字儀式,對于中國車企和歐洲合作車企來說,無疑是一次加深合作、增進互信、共享喜悅的機會。
然而透過3個汽車合作項目的簽署,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汽車與全球汽車進一步融合,與外資品牌的合作更為緊密,而背后的邏輯是,中國市場作為全球最大汽車市場,競爭指引著車企們的合作向更高、更寬泛的領域全面合作,這對中外汽車都是一個好事。
我們通過3次簽約來判斷:
3月26日在巴黎簽署的東風入股PSA持股14%,是習主席從荷蘭到法國后參加的第一個汽車合作簽字項目,這個項目,是繼吉利收購沃爾沃之后,中國汽車企業(yè)與外資品牌深度融合的又一個案例。
建立在22年合作基礎上的東風汽車與法國標致雪鐵龍汽車集團各取所需,合作的互補性、目的性非常強,涉及重大的全面的合作內容,從媒體傳出消息到最后簽約,時間并不長,這說明雙方的互信以及對未來有著共識。
東風作為央企,在國內市場鮮有兼并重組,倒是在商用車產業(yè)鏈包括改裝產業(yè)等,東風走出國門有幾次精彩的收購,而乘用車東風并不著急。此次以8億歐元持股14%,對于東風和PSA來說,意義深遠。
作為央企,東風集團的自主乘用車之路并不平坦,東風需要借助合作伙伴提升自己產品平臺、技術以及海外市場的劣勢,而PSA作為歐洲第二大汽車廠商,在中國市場22年來并沒有取得應有的市場地位,加之遭遇資金、業(yè)務困難,加速與中國合作伙伴的融合,是其重整旗鼓的一次機會。
而3月28日北汽集團與戴姆勒簽署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該協(xié)議涉及大約10億歐元用來擴大北京奔馳的產能。其實,雙方對于合資公司北京奔馳在不斷加大投資,此次10億歐元,是40億投資計劃的一部分,將專門用于2015年前擴大汽車和發(fā)動機的本土化生產,并在2015年實現(xiàn)產能翻倍,達到年產20萬輛。繼E級、C級、GLK之后,GLA將是第四個國產車型。通過這個協(xié)議,戴姆勒將攜手北汽集團進一步推進在中國的業(yè)務。
作為戴姆勒在其總部之外第一個投建發(fā)動機的地方,北京對于奔馳來說同樣意義非凡。相比奧迪寶馬,奔馳需要不斷引入全新產品挑戰(zhàn)中國高檔車市,奔馳在中國市場并沒有取得與其品牌相符的市場地位,因此,北汽需要與戴姆勒不斷加深合作,GLA車型國產,發(fā)動機等本土化生產率的提高,對于雙方來說,有望迎來新的契機。
而緊接著,3月29日,大眾汽車與兩個中國合作伙伴上汽、一汽同樣在柏林簽署聯(lián)合聲明,大眾汽車集團將與合作伙伴在前瞻性技術領域繼續(xù)加強合作。事實上,雙方加深合作的項目,是高效發(fā)動機以及新能源領域的合作。此次簽署的項目是大眾汽車集團與合資企業(yè)到2014——2018年在中國投資182億歐元計劃的一部分,這項投資計劃的重點是新工廠和新車型,投資規(guī)模之大創(chuàng)中國汽車工業(yè)之最。
當然重中之重,是大眾汽車攜手上汽、一汽,開拓新能源汽車市場。據(jù)悉,此次簽署聯(lián)合聲明,大眾將在中國與兩家合作伙伴聯(lián)合開發(fā)、推廣以及生產插電式混合動力車。這將是大眾在新能源車開發(fā)和生產方面邁出的重要一步,也是大眾汽車新能源汽車戰(zhàn)略的重點,未來將有一系列進口的新能源車引入中國。
在中國汽車市場風頭正勁的大眾汽車,顯然不想在決定未來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掉隊,同樣,它要挑戰(zhàn)混合動力市場領先者日系車企。
從3大簽約項目來看,中國市場越來越被跨國個公司所重視,因此,加速與中國合作伙伴的合作深度、廣度,抱團取暖,加速融合,而不是猜忌,這符合全球經濟一體化以及汽車合作聯(lián)盟的大趨勢。